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五个新趋势
金沙江下游崛起大型风光水储清洁能源基地。图为羊群在云南省巧家县海坝光伏电站吃草。新华社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月17日,顾客在马来西亚吉隆坡试乘中国新能源汽车。新华社发
3月9日,工人在一汽弗迪新能源项目建设现场施工作业。新华社发
【生态观察】
2021年下半年以来,全球天然气、煤炭、石油三大传统能源价格飞涨,能源危机从欧洲发端最终弥漫全球,高企的能源价格给各国经济社会带来了严重负面影响。尤其是2022年2月以来,俄乌冲突局势逐步升级,战事何时结束还未可知,这进一步加深了世界各国对于能源安全的担忧。俄罗斯作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第二大石油出口国和第三大煤炭出口国,在全球能源供给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对欧洲能源供给。短期内,为保能源供应安全,各国将更加依靠化石能源,可能会给全球气候目标带来负面影响。但与此同时,俄乌冲突很可能成为欧洲乃至全球加速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催化剂,促使各国加快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提高能源安全水平,实现能源独立。
新形势下,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进程出现较大不确定性,未来或将呈现五个新发展趋势——
趋势1、保障能源安全成为能源低碳转型发展重要前提
能源安全是国家的生命线,危机下更为凸显。目前,可再生能源的增长速度尚无法完全满足新增的能源需求,短期内各国仍需适度保障传统化石能源的供给,以确保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进程能够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合理、有序地推进。
2022年3月8日,欧委会提出以保障欧盟能源安全为核心的REPowerEU计划,以求通过节能、能源进口多样化和加速清洁能源转型三种手段提升能源系统的抗风险能力,并加速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与此同时,欧盟表示在转向可再生能源之前,允许成员国在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上停留更长时间,确保适度的化石能源供给,以更好地保障能源安全。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宣布建立煤炭战略储备和煤电备用机制,让境内燃煤电厂待命,必要时将运行,以确保能源供应,并延长核电站使用寿命;英国发布《能源安全战略》,决定撤回此前发布的页岩气开采禁令,将加大北海油气开发,延长燃煤电厂运营时限,同时加速发展核电,降低能源进口依赖;意大利政府推迟了6座燃煤电厂的关闭时间,并决定恢复先前终止的部分燃煤发电设施。
趋势2、全球开启可再生能源发展“加速度”
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能源独立的重要性,寻求通过清洁能源发展替代传统能源。作为提升能源独立性、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解决方案,可再生能源有望迎来黄金发展期。
目前,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增长速度和投资力度仍无法支持全球如期实现气候目标。国际能源署的研究报告显示:如果实现2摄氏度温升目标,全球可再生能源的投资额需要在本世纪20年代翻一番;如果实现1.5摄氏度温升目标,投资额就要增加两倍以上。
俄乌冲突在短期内会促进化石能源投资,但从长期来看,会带动更多的可再生能源、能效投资,并加速能源转型。全球主要国家都在积极谋求通过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力度,向清洁、低碳、高效的能源体系过渡。我国在《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指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全面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欧盟在REPowerEU计划中将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目标从40%提升至45%,提出要通过加速发展实现2030年600吉瓦的太阳能装机目标。2022年8月,美国《2022年通胀削减法案》正式生效。法案计划在接下来10年内投资3690亿美元用于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领域,其中可再生能源生产和制造业是重中之重。法案将对美国由上游多晶硅至下游光伏电站项目建设的全产业链提供税收抵免或补贴支持。
趋势3、能源转型过渡期或现供需短期失衡
长期来看,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趋势要求逐步减少化石能源产能,由高速发展的可再生能源取代,但短期内可再生能源产能不足,能源需求上升,仍对化石能源有一定程度的依赖,二者之间的矛盾易引发转型过程中的能源供需短期失衡问题。能源供需失衡将引发能源价格大幅波动,并且易波及金融领域。
2021年以来,欧元区通胀率持续创历史新高,能源供需失衡造成的能源价格飞涨对欧洲高通胀几乎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据估计,2021年4月至12月,能源对欧元区调和消费者物价指数(HICP)同比增速的贡献平均超过50%。
除了通货膨胀,能源安全还与粮食安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问题联系紧密并交织在一起,若处理不当易引发多领域、多方面的系统性问题。因此,实现安全、韧性、包容和可持续的能源转型,将改变经济发展的动力供应方式和产业布局,创新材料生产方式,塑造可持续的消费方式,并且给能源管理体制机制、多元治理结构带来重大考验。
趋势4、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将加剧能源安全风险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最新报告,极端天气事件在未来将会更加频繁,能源供给与需求两端都会因此受到影响:一方面,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可再生能源供给或呈现出较大程度的间歇性和波动性,风力骤减、干旱等极端天气的发生,会造成可再生能源出力的大幅下降。2021年,受气候异常影响,欧盟整体风力明显不足,全年风力发电量同比下降3%,这是30多年来首次下降。另一方面,极端天气的发生将推升能源需求,增加能源供给压力。2021年全球电力需求暴涨,突破历史新高,除受经济快速复苏影响外,欧洲冬季极寒天气、夏季持续高温干旱天气,也进一步推高了电力需求。
当前,全球能源基础设施尚未表现出足够的气候韧性和适应性,极端天气频发将严重影响能源供给效率,令能源生产和传输受到负面影响。例如,火电厂会由于环境温度升高而导致热转换效率降低,会因强风损坏电线而影响电力传输以及电网稳定性。
趋势5、构建新能源供应链体系成为新的国际赛道
新能源技术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竞争的制高点,谁能率先形成完整的以新能源技术为核心的供应链体系,谁就能在国际上具备供应链竞争优势,在重塑全球能源供需格局中占据主动和先机。
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投身于这场能源转型的“锦标赛”。各国密集出台相关政策,引导新能源产业回流。2022年2月,美国能源部发布《美国实现清洁能源转型的供应链保障战略》,评估了11项能源关键技术供应链并提出多项行动措施,推进绿色能源供应链体系本土化进程。2023年3月,欧委会提出净零工业法和关键原材料法,计划到2030年,至少40%的战略原材料加工来自欧盟,本土净零技术生产能力至少满足40%的年度需求。
在向清洁能源转型的过程中,关键金属矿产供给为能源安全带来新的挑战。据国际能源署2021年发布的《关键矿产在清洁能源转型中的作用》报告,为实现本世纪中叶全球净零排放目标,预计2040年全球新能源矿产,如锂、钴、镍等需求将比2020年增加6倍,特别是用于电动汽车和储能电池的矿物需求将至少增长30倍。而这些关键金属矿产储量高度集中,多种新能源矿产资源储量和产量前三位国家的全球占比超过60%,未来新能源矿产资源高度集中的资源大国或将成为新的地缘政治热点,供应链风险日益增加。
综上所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并非一蹴而就,要充分认识到能源转型的长期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双碳”战略目标导向下,我国应立足“先立后破”,充分考虑到传统能源退出时序、新能源发展布局、低碳前沿技术创新与新能源规模化推广等多种可变因素的组合,防范转型过程中的系统性风险,持续优化调整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优先推进电力系统的改革、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保证能源可持续供应及相关材料安全供应,加强能源转型国际合作,实现降碳、安全与可持续增长的协同治理。
(作者:顾佰和,系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