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源:乘风而上 正当其时

罗源湾深水岸线作业繁忙。游永健 摄

地处福州北翼的罗源,围绕“启航新时代,做强北大门,打响四大国家级品牌,建功丝路海港城”目标,步稳蹄疾,勇毅笃行,书写了动人的“春天故事”,展现了蓬勃的“春天图景”——

今年一季度,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0.5亿元,比增8.9%,排名全市第二;第一产业增加值6.7亿元,比增3.9%;建筑业增加值14.8亿元,比增21.3%,排名全市第一;第三产业增加值25.6亿元,比增2.4%;规上工业增加值比增11.8%,排名并列全市第一;规上工业产值197.6亿元,比增23.7%;固投95亿元,比增26.5%,排名全市第一;工业固投71.6亿元,比增2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8亿元,比增7.3%;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7.4亿元,比增7.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亿元,比增44.1%,排名全市第二,实现“开门红”。

在省发改委《2022年第一季度“五个一批”项目正向激励综合考评较好的设区市和县(市、区)情况表》上,罗源获评全省第一名。

罗源闽光钢铁公司新貌。游延寿 摄

招大商招优商

项目建设火力全开

“现在开工!”4月22日,位于福州台商投资区的福蓉源高精消费电子及新材料高端制造基地项目正式开工,为罗源加快建设丝路海港城注入强劲动力。

该项目由南平铝业的下属上市子公司(四川福蓉科技股份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50亿元,总用地面积约1000亩,达产后将年产25万吨再生铝及圆铸锭、18万吨高精消费电子新型铝材和100万件精深加工产品,产值达115亿元,年利税2.5亿元以上。项目将分三期建设,打造“产值百亿级、绿色低碳型”高端制造基地,其中一期争取今年底投产,年产6万吨消费电子铝型材。

从双方开始接触到正式开工,还不到100天,跑出了罗源“加速度”,这得益于铝精深加工项目专班和“一日一专报”制度。福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主任、罗源县铝精深加工项目专班副组长俞章龙介绍,专班已召开11次专题会议,协调解决该项目取土点林地报批等工作,协助企业成功办理桩基施工许可证。

在台商投资区的另一角,福州(台商)万洋众创城一期项目工地建设正酣。该项目总投资100亿元,按照“产业集聚、产城融合、资源共享、产融互动”理念进行设计,是罗源县人民政府、福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携手万洋集团共建的绿色零碳智慧产业园。

宝钢德盛实现智慧炼钢。刘其燚 摄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今年元旦,罗源就拉开了“攻坚2022”的序幕,吹响“建功丝路海港城”的“集结号”,指挥部11个专班各司其职,大抓招商、大干项目;牢牢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扎实推进“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专项行动,成立项目挂钩推动工作专班,建立县领导“代办员”机制,加强项目要素保障,破解项目建设难题,积极推动项目施工、投产达效。

年初以来,罗源着力营造“亲商、爱商、护商”良好氛围,切实优化投资“软环境”;组织召开优化营商环境落实惠企政策“政银企”对接会,启动“企业服务年专项行动”,结合“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宣传落实惠企政策,达成企业授信30亿元、兑现惠企政策资金奖励2000余万元,为罗源玉石雕刻文化产业项目提供泛金融支持20亿元。今年一季度,全县共对接落地项目50个,总投资达122.9亿元。其中,重大产业链项目1个,其他产业链项目10个,重点项目3个。

商住文旅一体的罗源滨海新城为产业升级提供良好配套环境。游永健 摄

强链延链补链

区域发展蓄积动能

罗源湾畔,绿色高端钢铁产业基地蓄势待发,以宝钢德盛、闽光钢铁等企业为引领的千亿钢铁产业链大文章正在不断书写:作为省内首条具备中大型H型钢生产能力的生产线,闽光钢铁年产130万吨H型钢生产线即将投产;宝钢德盛精品不锈钢绿色产业基地将于今年全面投产,不仅能提升产量,还能补齐现有生产链短板,实现从矿原料到不锈钢产品的钢铁产业链全覆盖,助力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引进东方电气、东恒机械、汇昇智造等新能源配套项目,打造新能源产业链。

“龙头带配套、配套促龙头”,罗源充分激活龙头企业“磁吸效应”,成立前期办,配强招商办,实施产业研究明方向、精准招商引项目、土地要素强保障、审批服务提速度、营商环境优服务“五轮驱动”招商模式,加大重点项目招商、配套企业培育力度,构建完善的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以罗源湾开发区为例,罗源县已经建成以宝钢德盛、闽光钢铁、亿鑫钢铁等为主的绿色不锈钢产业集群。为提高钢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罗源调整产业战略,着力打通钢铁产业链中游配套,招商引入不锈钢冷轧项目,实现从粗钢到生产用钢的转变,带动中国欧电特种阀门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不锈钢管、10万只特种阀门项目以及福建叙佑不锈钢有限公司绿色环保抗菌不锈钢管材、管件项目等不锈钢精深加工项目落地,拉长钢铁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此外,福建沪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钢铁渣粉项目作为宝钢德盛配套项目,将宝钢德盛产生的钢渣、镍渣进行回收提取,金属由宝钢德盛收购,其余尾渣制成水泥原辅材料,实现钢铁产业固体废物“吃干榨尽”,促进园区绿色循环发展。

为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罗源积极统筹谋划、整合资源,下好招商引资“一盘棋”,设立土地要素保障专班,做好项目用地报批和推动土地出让工作。“项目用地环节多、节点多,我们研究制定土地要素保障全周期服务机制,压缩时限,加强项目策划衔接,全面实施土地预审机制,与多部门配合,在项目招引和土地挂牌阶段就提前介入、靠前服务,现在可以做到‘交地即开工,拿地即拿证’。”罗源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陈新强表示。正是在这种“以一点带一域、以一域谋一城”思路的指引下,罗源县发挥环罗源湾高起点规划和三类工业用地优势,持续做大做强临港产业体系,今年一季度出让土地1050.07亩,实现突破性增长。

美丽的南溪。游永健 摄

宜居宜业宜游

乡村振兴全域驱动

从单打独斗到产业集群,从单一种植到全产业链……素有“中国秀珍菇之乡”美誉的罗源,走出了一条科技化、合作化、园区化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一朵朵小菌菇,如同一把把“致富伞”,千千万万个菇棚和厂房,拼出乡村振兴的“最美版图”。

晶莹剔透的绣球菌,如同一朵朵白色绣球花摆放在菌房架子上,非常诱人。在智能控温、控湿、光照的照料下,罗源县起步镇食用菌珍稀品种(绣球菌)示范推广基地的绣球菌顺利进入采摘季。

罗源县起步镇投资1400万元建设绣球菌示范基地,以工厂化生产补齐食用菌品种单一、生产效益低的短板,目前可以日产绣球菌1万袋,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

在起步镇,采用工厂化智慧种菇的工厂已有3家,还有多家企业准备转型工厂化种菇。上长治村的长兴菇业为增强企业竞争力,已打造自动化菌包生产线6条,正在向智能化工厂转变。

起步镇投资1400万元建设绣球菌示范基地。刘其燚 摄

起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起步镇依托食用菌研发中心,深化与国家菌草技术研究中心林占熺教授团队合作,推进珍稀品种示范推广;引进聚景源、青盛菇苑等食用菌产业链项目,积极对接华绿集团谋划建设高标准现代化工厂,完善食用菌全产业链。起步镇现有食用菌生产企业32家,1500余户农民从事食用菌种植,人均年收入达3万元。

乡村振兴,成绩亮眼。罗源花卉苗木产业持续壮大,在全市、全省都占有重要的市场份额,七境茶、吉壁鲍鱼等特色农业产业品牌效应逐步凸显,形成“一菇独秀,多点开花”的乡村产业发展格局。罗源还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畲族文化和传统文化资源,串联精品研学线路,开设畲家福地、农耕体验、红色传承等课程,推动研学教育和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乘风而上,正当其时。在千帆竞渡的时代大潮中,罗源把发展经济作为最大实事,勇挑重担、拼搏奋进,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为福州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贡献罗源力量。(记者 任思言 通讯员 黄益辉 刘其燚)

关键词: 精深加工 台商投资区 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