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访文具盲盒“真相”:盲买盲卖须慎重 质量监管不能“盲”

小学生在文具店里选购文具盲盒。记者 林双伟 摄

近日,家住鼓楼区竹林境社区的吴女士为正在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儿买了一盒组合式文具盲盒。一打开,刺鼻的油墨味扑鼻而来,偌大的包装盒里10支中性笔全部沾染上一层粘稠的油墨,让人无从下手。

在“万物皆可盲盒”的时代,盲盒风潮也刮到了学校周边的文具、玩具上,盲盒消费只能先付款后验货,于是“三无”产品、以次充好、名不副实等现象也开始出现。为此,相关专家提醒,盲盒之“盲”可以是形式,但产品质量和监管不能“盲”。

现象——

文具盲盒受到热捧

把航海王、名侦探柯南等精美的动漫形象印在文具上,再加个统一的外包装盒,就成了时下热门的“文具盲盒”。有的盲盒上还印着“拆开有惊喜”“再来一盒”等字样,受到不少中小学生热捧。

连日来,记者走访市区多所学校周边文具店,发现很多店将文具盲盒放在店门口的显著位置来招徕顾客,有的则是一整面货架都摆放着不同款式的文具盲盒。

从5元一支的盲盒笔、15元一盒的盲盒贴纸再到30多元的盲盒文具礼包,几乎任何一件文具都可以冠上“盲盒”的名号售卖,且价格因此翻倍。原本3元一支的某品牌中性笔被包装成“盲盒笔”后售价成了6元。

福州第三十六中学(荷塘校区)附近的一家文具店老板告诉记者,销量最好的是“盲盒笔”,常常一个小孩买了,其他小朋友也会跟着买,盲盒自带神秘感,小朋友们会感到好奇。

在群众路小学附近的几家文具店,记者看到好几款与冰墩墩形象打擦边球的盲盒。不仅有冰墩墩盲盒笔,还有类似冰墩墩样式的玩具盲盒,其中一款取名“冰宝宝盲盒”。

问题——

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记者在多家文具店随机购买了5款不同类型的文具盲盒,其上大多并未标注内容。

盲盒中到底装着啥?经营者自己也大多说不清。“盲盒里面文具到底什么样,我也不知道,不然怎么叫‘盲盒’?”一位文具店老板表示。

其中一款文具盲盒打开后是10支三种不同风格的中性笔,但均与盲盒外壳上小羊羔主题毫无关联,且因内部无固定装置,一支水笔的油墨已经渗透出来。

另一款售价33元的名为“四季交响曲系列”的文具盲盒中,外包装来自温州,但内部却装了上海、杭州、温州三家不同文具厂商的文具,其中部分文具无质量合格证等相关生产信息。

记者还在网上下单了一款名为“捏捏乐”的创意卡通儿童玩具盲盒,生产厂商等信息是空白,打开后散发出一股刺鼻的味道。

某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一些商家会将卖不掉的文具包装成文具盲盒卖出去,但随着监管的强化,这种现象少了,但还是有部分商家销售质量不合格产品。

建议——

“盲盒风”对监管提出更高要求

记者了解到,中国消费者协会官方网站曾就“盲盒”类产品发布消费提示,其中提到,目前盲盒类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和售后服务亟待改善等问题越发突出,尤其是对青少年群体,由于他们好奇心强、喜欢攀比、消费观念尚不健全,容易为盲盒“上瘾”。

为此,广州、河北等多地监管部门纷纷对各中小学、幼儿园周边销售“文具盲盒”开展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文具盲盒”经营行为。

记者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目前福州市对文具盲盒的检查主要纳入“三无”文具的专项检查,一旦发现相关质量安全问题将严厉打击,守好校园周边文具质量安全底线。

同时,市消委会秘书长吴波建议,盲盒虽以“盲”为噱头,但产品质量不能“盲”,当前消费市场上随处可见盲盒的身影,未来极有可能延伸至更多领域,这对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消费者自身也要有风险防范意识,保持理性消费理念,适度消费,不盲目跟风。(记者 沐方婷)

关键词: 产品质量 质量安全